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成果  >  正文

【东方出版中心】吴根友著作:判教与比较:比较哲学探论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19-07-15


书 名:《判教与比较:比较哲学探论》

作 者:吴根友

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

出版年:2019-7


引言:

比较哲学就是中国哲学的命运,因为所有说汉语的中国人要在有意识与无意识的思维过程中运用汉语来从事隐性或显性的思想翻译。当然,说比较哲学是中国哲学的命运,并不意味着中国哲学就没有自己的民族特性。恰恰相反,当西方的哲学观念经过汉语或隐或显的翻译之后,就或深或浅地打上了中国文化的印记。深厚的文化传统,特殊的现代化经验,这些作为哲学思考之土壤的广义文化背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哲学的中国性特征。


《判教与比较:比较哲学探论》自序

文|吴根友

当人类的异质思想与文化相遇之时,比较哲学与比较文化的思维活动就自然而然产生了。当然,一种自觉的比较哲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活动,则要等到异质思想与文化的双方在各自的生活中感到了某种异己力量的存在,而且需要正式着手加以处理这些异质思想与文化的问题之时,比较哲学与文化的研究活动才会真正的提上议事日程,由自发的、个体的兴趣活动,逐渐变成一种自觉的,成规模的,甚至是政府机构开始组织的一种整体的人类精神活动。当代中国哲学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比较哲学研究活动,大体上正处在一种由自发的逐步走向自觉的过程之中。本论文集就是这一自觉研究活动过程中一朵细小的浪花,作为一种个别的思维现象,在当代中国纷繁复杂的思想、思潮之中,它甚至可以小到忽略不计。

本论文集基本上由三个大的部分构成,一是比较哲学的理论探索,主要区分了比较与判教的问题。在笔者看来,比较哲学与文化研究,主要目标不在于站在自己民族的文化立场上对其他民族的思想与文化做一种“判教”式的分别,而是本着一种扩大思想视野与知识视野的态度,以寻求人类更好的生活方式与丰富的形态。而在实际的比较哲学研究过程中,要有求同存异,求异中之同,析同中之异的多层次的思想分析,进而为增进人类的精神相通与理解,同时也丰富人类的精神内涵做出自己学科贡献。除此主要问题之外,此一部分论述,还对比较哲学与比较文化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附会现象,比较哲学与思想过程中深刻的洞见与不自觉的文化偏见、比较哲学研究过程中不可通约性与跨文化的理解等一系列问题,做了一些初步的探索。

二是对具体哲学问题以及少数哲学家的比较哲学研究的成果做一反思性的研究,特别是对十八世纪以来欧洲哲学家对于中国哲学与文化的赞美与批评的重省,为当代中国哲学与文化的建设,提供一个镜相式的参照系。在现当代中国的哲学研究过程中,始终有一种顽强的声音——中国没有哲学,或中国哲学不是哲学,20世纪末德里达来中国访问,又一次强化了这种声音。而中国哲学内部,带着对20世纪中国哲学史书写范式的反思,提出了“中国哲学合法性”的问题讨论。当我们把眼光投向十八世纪欧洲,阅读莱布尼兹、沃尔夫、伏尔泰、魁奈等人的哲学论述时,我们就会发现,那个时期欧洲的主流哲学家当中,至少有相当多的一批人从未怀疑过中国哲学是不是哲学的问题。我们不是说这些人有关中国哲学的观点就一定是对的,而是说,这样的一些思想史的事实可以让我们在新的思想与知识视野里,重新思考中国哲学的自身特性问题,以及欧洲哲学对于中国哲学的态度问题。

三是从“世界哲学”的角度来探索性的思考比较哲学的前途与命运问题,目前当然主要是站在中国哲学的立场上来思考比较哲学的命运问题。按照马克思的观点看,自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开始,人类就慢慢地由国别史进入到世界历史的时代。而世界哲学当然是世界历史在人类思想中的一种自觉的反映。黑格尔以他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思维方式,第一次系统地探索了世界哲学的发生、发展、到最终结束的宏大问题,这在他的四卷本《哲学史讲演录》与《历史哲学》二本书中,有比较细致、深刻,同时也带有各种谬误、独断的论述,在今天仍然值得我们高度关注。本书作者还没有这样的学识写出一种世界哲学的发展历史,但有一个初步的思想目标,即努力通过比较哲学与比较文化的研究工作,逐步打通各民族思想与文化之间相互交流的通道。在当前中华民族复兴的过程中,以一种民族文化自觉的形式积极参与到世界范围内的诸子百家的争鸣的活动之中。

珞珈中国哲学学科由萧萐父、李德永、唐明邦诸位先生共同开创的。而萧萐父先生在世的时候特别重视中国哲学与世界哲学的交流与互动,敢于参与到世界范围内的百家争鸣的活动之中,是萧先生,也是他生前的学术同道冯契先生共同的主张与理想。如果从博士生研究时间开始,在近三十年的中国哲学研究与教学的过程中,本人一直保持着一种比较哲学研究的视角与思维方式,这完全是得力于萧先生的指导与指引。目前向学界奉献的这本小册子,主要是近十几年来零星研究的成果汇聚,还谈不上是系统的研究。非常感谢上海东方出版中心的领导,尤其是副总编辑刘佩英女士,他们以一种非常超前的眼光,出版这套“比较哲学翻译与研究丛书”,让我这点还不成熟的思考能以较为集中的方式呈现给学界,让对此问题有兴趣的高明人士审阅与批评。本人竭诚欢迎各位方家的批评与指点,以期在比较哲学与文化研究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稳健,更加长远。

是为序。


吴根友

2019年1月7日草成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