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成果  >  正文

【上海辞书出版社】麻天祥主编:《禅宗语录鉴赏辞典》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23-03-21

书名:《禅宗语录鉴赏辞典》

主编:麻天祥

编委:李志军 姚彬彬 戴文炯 李明 沈庭 宋海霞

出版时间:2022年12月


引  言


佛教传入中国,或断之两汉之交,或断之汉末桓灵,禅亦与之同步。作为外来文化,首当其冲的便是本土化或者说中国化的问题。应当说,佛教中国化是在魏晋时期完成的;禅和禅宗思想无疑是佛教中国化的产物,是中国思想文化的范畴。

普遍认为,禅是梵文Dhyāna之翻译。然而,禅,音shànchán 之读音是后来的,其意为祭天、传代。Dhyāna应读作Dān Nā,意思是静虑。无论从读音上说,还是从字义上讲,禅和Dhyāna,均不相对应。也就是说,禅的选用既非音译,也非意译。翻译的本身,就带有创造性。正因为如此,禅字屡经变迁,发音变作chán,意思也就由原来的静虑变成为内涵越来越丰富的、全新的哲学范畴,或者说是新的文化概念。

推源溯始,Dhyāna之意来源甚古,印度古《奥义书》(Upanishads)中便有类似的意思,其名曰“瑜伽”(Yoga)。此字是印度文与日耳曼文的混合,有枷或驾之义,英文谓之牛轭,引申而为联系、合一,或者干脆就是管束的意思。中华旧籍和佛教也有译作“相应”的,如《瑜伽焰口施食要集》云:“三业相应,故曰瑜伽。”但在古印度,固特指一种修行方法,所谓枷、驾,实为制服奔驰、奋发的情欲的方法。据汤用彤先生考订,瑜伽之法原有二,一是苦行,二是持心。持心即禅定也。这种被称之为Yoga的禅定之术,在佛教未创立之前,已经盛行古印度次大陆。释迦牟尼未出家之前,就曾从学于瑜伽师,先练苦行,后修禅定。正因为如此,佛教兴起之后,便吸取了瑜伽,把信、精进、思维、定、慧,统统视为通瑜伽之路。《瑜伽经》四卷中的第一卷,便是讲述禅定之性质和目的的。后来佛家干脆把瑜伽纳入佛法,而以Dhyāna名之。    

由此可见,Dhyāna本意与Yoga驾驭、管束之意相近,即所谓持心,尽管它也强调追求真际之智慧,实际上突出的还是实现内心修养的“定”的工夫。胡适曾指出:“总的来说,印度的禅……都是入定”,“印度禅重在定”,可以说是对印度禅,即Dhyāna言简意赅的概括。

作为“定”和“静虑”意思的Dhyāna,在佛教传入中国后,被翻译为“禅”,可以说一直没有丢弃它的本意。僧界和汉译佛典中禅、定连用,尤其特指这一冥心虚寂,御心摄意的方式。特别在佛法传译过程中,对禅的理解,大多还是沿袭印度Dhyāna的本意,包括被称为禅宗初祖的菩提达摩在内。  

毫无疑问,在达摩来华之前,禅法已流行于汉和魏晋。慧皎所记,已有20个习禅的。后汉至魏晋,也有许多关于禅的翻译佛典行世。可以这样认为,早在达摩来华前四五个世纪,随着佛教的传入,Dhyāna也就被译为禅而引介到中国并流行开来。“禅定”一语,虽不见于最早翻译的《四十二章经》,但有“诵经”、“行道”等,似为禅之古译

应当承认,汉、魏士大夫多受老、庄思想的薰染,而“通习华言”,“宣译众经,改梵为汉”的安世高也不能不受庄、老思想的影响。于是,他就选择了《庄子·寓言》中的“禅”字,也就把他的思维从“定”的狭义中解放出来了。庄子说:    

万物皆种也,以不同形相禅,始卒相环,莫得其伦,是为天均。天均者,天倪也。  

禅字显然是从此处挖出来的。“禅”的内涵也在原来的不确定性中,不断扩张起来。

胡适断定:印度瑜伽传入中国,一方面“越变越简单”而发展为中国禅宗,另一方面却发展成为烦琐的唯识哲学

胡适的结论也可以说是“大胆地假设”。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传译时期引介的禅法,仍然在瑜伽的思维框架中运作,与禅宗的禅是没有太大关系的。不过,中国人创造性的翻译——禅字的选择应用,却为后来者提供了创造性思维的可能性,使“禅”意距印度YogaDhyāna愈来愈远,而与中国禅宗思想越来越近。


禅的大众化,就是中国化佛教的大众化,在思想内容上,实在是庄老思想的大众化。其发端在慧能之《坛经》。《坛经》以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了已经中国化的禅的思想。无论在理论,还是心性实践,目的或者方法,强调于一切时中,在行住坐卧中实现禅的创造性思维,把深奥难解的庄老哲理,一变而为简洁明快的语言,借助担水劈柴、吃饭睡觉之类的方法,使之在社会各阶层不胫而走。同时,倾心成佛的超越追求,也变成了实现“吃饭睡觉拉屎”的普通人的自我完善。简单地说就是思想语言的大众化,和见性成佛的普遍性。因此可以说《坛经》不仅完成了中国禅宗思想的建设,而且也推动并实现了中国禅学的大众化。

关于禅宗思想的发端,禅宗思想的真正创始人,尽管有东山、慧能、神会等不同说法,对禅宗思想也有各种不同的诠释,但是,以《坛经》为禅宗的根本经典,即禅宗思想本源,或者更准确地说,作为禅宗的基本理论,是没有异议的。

透过《坛经》故事,考察其中透露出的思想,一言以蔽之曰“见性成佛”。这一理论简单明了,易懂易记,而且雅俗共赏。平民百姓不因它雅而深奥敬而远之,士人官绅也不因其俗而简洁不屑一顾,原因就在它既是贴近生活的通俗说教,又是思深义密,情理交融的玄奥思辨。

首先,他告诉人们自性本来清净,只要反观自心,就能够“即时豁然”而“顿现真如本性”。即所谓“识心见性,自成佛道”。这种基于自然主义的还本之说,以及成佛的普遍性,是禅宗思想的显著特征。

概而言之,禅宗思想是围绕着“见性成佛“的宗旨而展开的上述四个核心内容,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

一是依性本清净的自然主义,充分发挥“但行真心”的随缘思想,即所谓“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触目是道”,“放下即是”等;以此说明成佛普遍性的道理。

二是以否定性的思维,扩充其超越精神。即离相、禽念、离言,“理超四句,体绝百非”,“说似一物即不中”等。

需要说明的是,经过传译的禅,在庄、老思想的改造下,一则寄心玄远,以自我意识,追求居于现象界二元对立之上的绝对本体,并以本体强固自我意识,实现个体与本体的合一(即所谓成佛或觉悟);二则排斥苦行苦修的方法和清规戒律,这与以佛祖为崇拜对象,以刻苦自励为修身入道的方法,以清规戒律为行为规范的佛教制度是很不相同的。所以,应当说:

以《坛经》为代表的禅宗思想是庄、老化的哲人之慧,而不是佛教徒的立身行事!

综上所述,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一、“禅”字作为翻译名词,早在纪元初传播开来,而与佛教传入同步。“禅”之一字取诸《庄子·寓言》。

二、“禅”字对于Dhyāna既非音译,也非意译,而是形、声结合,意义引申和转化的创造性工作。在意义上,早期主要还是指印度YogaDhyāna定心、摄意与断灭知见的方法,但已经有意识地在《庄子》中借用了,实际上也是创造了一个意思模糊,具有不确定性的“禅”(chán)字,并不断地赋予它老庄思想的内涵。禅宗思想是庄老哲学的大众化。

三、因此,禅在早期,已经具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类似印度YogaDhyāna以定为核心的修习方法,有人称之为禅定,有人谓之禅法,或谓之习禅之禅;二是已经开始老庄化,特别是庄子化的哲学范畴,禅宗思想正是在这一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作为修习方法的禅,在以后近2000年的禅宗史上始终与作为哲学范畴的禅同时存在。歧义并存,研究禅宗思想尤应注意予以区别。    

四、禅的智慧既非战场上的金戈铁马、硝烟弥漫;也不是情场上的爱恨情仇、缠绵悱恻、悲欢离合;更不是利禄场上的熙熙攘攘,利来利往、机关算尽,适者生存。而是同日常生活中柴米油盐、衣食住行、言谈举止等琐细小事休戚相关的大智慧。

五、中国化、大众化和现代化的禅,以鲜明的自然主义倾向,教人在一切时中自净其心,做一个无生死可怖,无涅槃可得的寻常人。其行为方式、关注结果均面向现实和平民大众。但是,寻常是无造作、无凡圣的寻常;其核心还是现实时空的超越与现实生活的神圣。

六、由此可见,禅是不可言说,不落言诠的,又是日常的,平实的。故禅师接人,贵在不说破,习禅者贵在自得。于是,机锋棒喝,扬眉瞬目,或者指东画西,或者缄口不言;或方言俚语,或诗词歌赋;或直说,或曲说;吹拉弹唱,呵祖骂佛,无所不用其极,在禅的历史上留下了许许多多令人回味无穷的经典故事。这些故事生动鲜活,又如雷如电,如梦如幻,美不胜收。同样因为如此,禅宗语录、禅宗故事又莫测高深、玄奥难解,望之如雾里看花,思之则一头雾水。虽然方便说禅的文字不少,但真正引导读者得意领宗的作品仍显不够。

上海辞书出版社张良一先生属意于此,邀我组织编撰禅宗鉴赏辞典。如是重托,理应竭力,然鸿篇巨制,汗牛充栋,绠短汲深,光阴荏苒,难以为继。如是零光片羽,敬呈读者,不敢说是引玉之砖,权且当作问路之石。

篇末附录两则,亦将有助于对禅宗语录和禅宗思想的理解。


                                                  20166




内容简介

《禅宗语录鉴赏辞典》是一部中型的佛学类鉴赏辞典。全书共54.5万字,由武汉大学教授、珞珈杰出学者、武汉大学中国佛学及佛教艺术研究中心主任麻天祥先生主编。禅宗语录,言简意赅,极富意蕴,一直为人所津津乐道,其本身也是可供鉴赏的文学作品。本书从禅宗众多语录中选取经典且具有启迪意义的语录和案例,加以分类,并进行赏析。为便于读者理解,每篇语录均有注释和鉴赏。为增大图书内容信息量,书后还有相关附录。


目 录

前言


卷一、史前传说与禅宗开创

七佛

      七佛传心

摩诃迦叶尊者

      拈花微笑

马鸣大士

      有作无作

龙树尊者

      无福无报,不死不生

道安大师

      四禅妙止

竺道生大师

      顿悟成佛

僧肇大师

      有由心生

菩提达摩

      达摩见梁武帝

慧可大师

      断臂求法

      觅心不得

僧璨大师

      信心铭

道信大师

      一行三昧

      同归方寸

弘忍大师

      栖神幽谷

牛头法融大师

      空为道本

      四祖传法

      凡之与圣,二俱是假名

慧能大师

      佛性无南北

      献偈呈心

      风动幡动

      见性成佛

      心净则佛土净

      三十六对


卷二、慧能下一世

西域崛多三藏

      何不自观自静

韶州法海禅师

      即心名慧,即佛乃定

吉州志诚禅师

      盗法

洪州法达禅师

      念经僧

寿州智通禅师

      三身四智

江西志彻禅师

      常无常

信州智常禅师

      自己灵光

永嘉玄觉禅师

      一宿觉

婺州玄策禅师

      有心邪?无心邪?

南阳慧忠国师

      他心通

      国师唤侍者

      师子身中虫

      即心是佛,更修万行

      身心一如

      无情因缘

      如是

      诸法不相到

      空中一片云

      十二时中如何修道

      立义竟

佛曾迷否

      无缝塔

荷泽神会禅师

      见即是主

      知解宗徒

      念摩诃般若

青原行思禅师

      不落阶级

      寻思去

      住山斧子

      犹带瓦砾在

      庐陵米作么价

南岳怀让禅师

      说似一物即不中

      磨砖岂得成镜

      如镜铸像

      三十年不曾少盐酱


卷三、慧能下二世

耽源应真禅师

      佛不受供养

      不断世谛

蒙山光宝禅师

      抗行回互

马祖道一禅师

      道不属修

      即心即佛

      为止小儿啼

      没弦琴

      随侍玩月

      藏头白,海头黑

      若不打汝,诸方笑我

      石头路滑

      师子出窟,师子在窟

      吃是中丞禄,不吃是中丞福

      日面佛,月面佛

石头希迁禅师

      岭南消息

      石头和尚

      参同契

      不会佛法

      南岳一橛柴

      无这个

      长空不碍白云飞


卷四、慧能下三世

百丈怀海禅师

      野鸭飞过

      野狐禅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南泉普愿禅师

      一得一失

      南泉斩猫

      山下作一头水牯牛去

归宗智常禅师

      圆相围菜

      芥子纳须弥

大梅法常禅师

      梅子熟也

大珠慧海禅师

      饥来吃饭,困来即眠

长髭旷禅师

      红炉上一点雪

庞蕴居士

      一口吸尽西江水

      好雪片片

药山惟俨禅师

      千圣不识

      一言不措

      非思量

      特牛生儿

      甚处来

丹霞天然禅师

      丹霞烧佛

      无事僧


卷五、慧能下四世

黄檗希运禅师

      大雄山下一大虫

      斗笠

      粗行沙门

      寻羚羊僧

      大唐国内无禅师

长庆大安禅师

      牧牛人

      是五蕴,异五蕴

      有句无句

大慈寰中禅师

      说与行

平田普岸禅师

      平田路

石霜性空禅师

      出得井中人

古灵神赞禅师

      报师慈德

和安寺通禅

      仰山将床

东山慧祥师

      辅弼宗师,不废光彩

沩山灵祐禅师

      有火无火

      为山主人

      顿悟之人更有修否

      无心是道

      大机,大用

      信也不立

      老牸牛,水牯牛

      蚊子上铁牛

      声色外相见

      宗门令嗣

      仰山刈禾

      仰山插锹

      仰山平田

      沩山一顶笠

      二子圆梦

赵州从谂禅师

      平常心是道

      异类中行

      明头合,暗头合

      南泉一只箭

      一枝草

      东门,西门,南门,北门

      镇州萝卜,青州布衫

      摘杨花

      四大五阴

      密密意

      宾中主,主中宾

      若不会,截取老僧头去

      庭前柏树子

      至道无难,唯嫌拣择

      斗劣不斗胜

      佛,佛心

      赵州桥

      千钧之驽,不为鼷鼠而发机

      古佛

      狗子佛性

      赵州勘婆

      吃茶去

      空劫

      毗目仙人执善财手

      急水上打球子

      看经

      人王尊?法王尊?

长沙景岑禅师

      沙门眼

      游山归

      百尺竿头

      果上涅槃,因中涅柴

      本来空

      南泉迁化

鄂州茱萸和尚

      虚空里钉橛

      沙门行

子湖利踪禅师

      子湖一只狗

白马昙照禅师

      苦与乐

云际师祖禅师

      摩尼珠

苏州西禅和尚

      拂子

池州甘贽行者

      甘贽设斋

虔州处微禅师

      六句外

湖南祇林和尚

      贼不打贫儿家

陆亘大夫

      南泉出鹅

芙蓉灵训禅师

      一翳在眼,空华乱坠

五台智通禅师

      师姑元是女人作

镇州普化和尚

      辅佐临济

      振铎

寿州良遂禅师

      良遂知处

龟山智真禅师

      示众偈

荐福弘辩禅师

      辩对七刻

上林戒灵禅师

      介胃全具

五台秘魔岩和尚

      三千里外赚我来

道吾宗智禅师

      不识药山

      咬得指头血出

      速道速道

      忽然火起

云岩县晟禅师

     因子得见海兄

      弄师子

      观音正眼

      洞山乞眼

船子德诚禅师

      船子覆船

百岩明哲禅师

      一语不契,一夜不安

澧州高沙弥

      受戒

      打鼓

刺史李翱居土

      云在青天水在瓶

翠微无学禅师

      供养罗汉

孝义性空禅师

      父母俱丧

米仓和尚

      主人公

仙天禅师

      僧参,方展坐具

三平义忠禅师

      杀人箭,活人箭

      断得公案

马颊本空禅师

     本来祖翁

石室善道禅师

      石头抽刀

      开心碗子,无盖盘子

龙潭崇信禅师

      天皇心要

      龙潭吹烛


卷六、慧能下五世

睦州陈尊宿

      入头处

      五百力士揭石义

      喝

      上大人,丘乙己

      赵州茶

千顷楚南禅师

      易与难

乌石灵观禅师

      雪峰扣门

      道与不道

相国裴休居士

      真仪可观,高僧何在

临济义玄禅师

      黄檗三棒

      吾宗到汝,大兴于世

      石火莫及,电光罔通

      无位真人

      四料简

      三句

      四宾主

      四照用

      莫道无事好

      院主粜米

      赵州洗脚

      正法眼藏

大随法真禅师

      子真得其髓

      随他去

      西山住庵,东山唤汝

     大随烧蛇

灵云志勤禅师

      悟道偈

      驴事未去,马事到来

      打破镜来,与汝相见

寿山师解禅师

      忘前失后

严阳善信尊者

      放不下,担取去

光孝慧觉禅师

      莫谤先师

      杀生无罪

雪窦常通禅师

       密室

石梯和尚

      上堂斋

关南道吾和尚

      打动关南鼓,唱起德山歌

末山尼了然禅师

      不是神,不是鬼,变个甚么

金华俱胝和尚

      一指禅

石霜庆诸禅师

      一粒米

      空中一片石

      石霜不顾

      头与尾

渐源仲兴禅师

      打先师

神山僧密禅师

      须死一场始得

      白衣拜相

洞山良价禅师

      无情说法

      睹影悟道

      问杀首座

      寒杀阇黎

      刮骨之言

      气宇如王

      四宾主

      鸟道

      君臣五位

      功勋五位

      宝镜三昧

      空里步

夹山善会禅师

      悟法迷人

      夹山境

      洞山三路

      一老一不老

      露地白牛

清平令遵禅师

      竿长竿短

道场如讷禅师

      石从空里立,火向水中焚


附录 问禅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