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成果  >  正文

郭齐勇:互联网发展的人文思考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20-04-07

中西人文精神与人文主义

关于人文精神、人文主义,可以从中西两方面来讲。西方的人文主义、人文精神,它的渊源还是希腊罗马,今天的人文还是来自启蒙运动、人文主义思潮那个时代,文艺复兴的时代。从文艺复兴时代开始,世界的人文主义、人文精神才得到确立。文艺复兴时代的人文主义主要是针对中世纪宗教的。人文主义确实把人的肉体与精神从宗教权威下解放出来,人们谓之为人性的复苏与人的自觉。欧洲早期的人文主义摆脱了神性的宰制,肯定世俗功利的追求,肯定人的情欲、情感,肯定物质的自然界。经过十八世纪德国的新人文主义、二十世纪的科学的人文主义、宗教的人文主义、存在主义的人文主义诸思潮的发展。目前西方人文学界的主潮不再是针对“神性”,而是针对“物性”,即针对着科技和商业高度发展所导致的“物”的泛滥和“人”的异化。近代西方思想的发展,从讲神而讲人,讲人而只讲纯粹理性,讲意识、经验,再以下就讲生物本能、生命冲动。人认识到“物”的重要,思想也外化到了极至,物质讲到极至,思想和精神要不再堕落,就必须回过头去找宗教、找神。例如宗教人文主义认为,近代以来的文明社会,带来了人的精神的世俗化与物化,使人的高级的精神生活、灵性生活的品质日益下降。马利坦(Maritain)批判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人类中心主义,使人逐渐离开了神与神圣性,这是人自身的堕落的开始。存在主义反对人类科学(包括社会科学)把人自身客观化、外在化,反对人们在与物、商品、理性机器等的关系中,在生产物质财富的活动中,丧失了真正的内在的主体性。现代社会视人如物,以驾驭机械的态度对待人。手段变成了目的,而作为目的的人变成了工具,变成了符号、号码。人被他人和自己抽象化为一个非真实的存在。因此,当代西方的人文学者所讲的人性,已不是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所讲的异于神性的人性,而是异于物性的人性。甚至他们中的一些人主张回到人与神的合作,以拯救人的堕落。这就包含了西方宗教精神的再生。这当然不是回到中世纪的宗教的负面,这些负面已经过近代文化的洗礼,这是要借助宗教精神来避免人的再度沦落(即功利化、工具化、异己化、物化)。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思潮所批评的,正是科技至上导致的“工具理性”的过渡膨胀或“理性的暴虐”对人的奴役。中国是不一样的。中国远古时期有天神崇拜。到孔子时代,中国的人文精神就已经崛起,有了人的自觉。中国的人文主义和人文精神有这样一个特点,就是不和宗教相对立,不和自然相对立,也不和科学相对立,是一个大融合。综合传统的人文思想、人文精神,它是肯定的。我们看孔子,他有“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的主张,强调对天命的敬畏,对至上神灵昊天的敬畏。中国人有对天道的崇拜。中国的人文精神、人文主义在积极有为地创造世界的活动、人文的活动的同时,没有消解背后的一个至上神灵。在天、地、人、物、我之间,尊重上天,同时也对自然神灵很尊重。因此,我们看中国这样一个人文精神、人文主义,我们讲人道,讲仁义礼智信,讲人和人的关系。我们也讲人的社会存在,其实这里也包含着一种天道自然、宗教的终极性的东西。另一方面,这种人文主义又不和自然相脱离,承认自然神灵的神圣性。最后,中国人文精神又不和科学相脱离,与科学也是相互成长。

互联网发展存在双刃剑问题

现在高科技我们讲新的高大上,高是高科技,大是大数据,上就是上网上线上云端。高科技对于人文、对于人有很大的影响。我们讲人文、人文,人要文、文要化,人在其中要有什么地位呢?科技和高科技是一把双刃剑,正面的就不讲了,我们大家都知道。负面的,它的确会使人异化。现在的科技发展,比如说核能、核工业的发展,日本3.11大家都记忆犹新。美国也发生过这样的核泄露,还有生物工程、基因工程,基因的镶嵌所带来的美国的有关实验室的泄露等等。我们讨论互联网,互联网的确是好东西,我们是深受其赐,给了我们很多好处,很方便。但是互联网本身也是一把双刃剑,比如未成年人网络使用问题,数据隐私和个人信息安全问题等。此外,在互联网带来扁平化的同时,人的个性特质也受到挑战,现在的人都是千人一面,因为到了这样一个数字时代,有三化:文化民主化、知识碎片化、品位低俗化。所以我觉得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我们的人文或者宗教学者、哲学学者,包括互联网专家,都在做这样的工作,我们怎么样克服它的弊病,把它的负面的东西转化为正面的东西。如果人性的贪婪、人性的负面的东西和高科技联手,那就像很多专家们所说到的,我们在地球当中不能生存了,人类已经把地球污染殆尽,我们还要跑到月球上去,再去污染别的星球。这样一些问题,对高科技本身我们的确要警惕,我们是非常尊重高科技、互联网本身,但我们也要警惕它给我们带来的人的本身负面的东西。高科技当然要发展,科技的发展有科技自身的规律,这个是抵挡不住的。高科技发展怎么加以限制呢?发展有没有限制呢?这是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人与天地万物为一体”

很多技术发展的弊病,还要靠发展技术自身来加以克服和调节,我很同意这个观点。还有一点我要补充,比方说AlphaGo,AlphaGo的第二代智能机器人已经非常聪明、非常可怕。如果运用于战争的话,智能机器人它产生的自主意识脱离人的控制,最后与人类为敌,这是不堪设想的。这个是你单方面发展技术控制不了的,这才是真正的异化。所以我们常常讲人是目的,人是目的长期以来都把它作为一个正面的命题来讨论,因为这是一个很难得的哲学命题。可是,如果人是目的只是以人为目的的话,就会走向人类中心主义的窠臼,人应该珍视的是天地万物与人类一体。科技发展为什么有限度?应该受到限制、应该受到制约。科技发展应该受到两个主要理念的制约,一个是“人类命运共同体”,还有一个是“人与天地万物为一体”,后一个很重要,这是一个制约的总纲。人类与科技的关系非常地繁复、非常地复杂,我们怎么样调动人文理性、调动道德价值来批评、监督高科技的发展?科技发展还是要靠科学家、科技人的努力。科技人自己要有道德修养,所以要调动道德价值来批评、监督高科技的冲动与发展,科技界有科技界的职业道德,有科技伦理,它应该受到人类基本伦理的制约。除了道德审查,国际国内还有各种法律,除了法律、除了道德还有很多规矩规范。除了规矩规范之外,还有科技人自身的理性,还有我们的科技伦理,这些东西我觉得要有一个全面性、全方位的讨论。

互联网世界与华严哲学

互联网时代它的确有它的特点,它的通融互联,它的网状的价值结构,它的大数据和高流动,它的开放的有机生态圈的时代,都是非常非常地了不起。前面我过于讲到了它的负面、弊病,其实我是高度赞扬互联网时代的优长的,特别是互联网思维,它是一个立体的思维,不再是我们过去平面的线性的思维,打破了过去我们线性的思维,是一个网状结构,这个结构好有一比。我们过去讲佛教、讲华严宗,大家知道华严宗是讲法界缘起,四个法界相互包容、圆融无碍。它怎么比喻呢?比如说法藏大师给武则天讲佛理、讲法界缘起的时候,他做了一个展示。他在一个大厅里面摆上十面镜子,十面镜子的前面放一根点着的蜡烛,交相辉映,重重无尽。这就是因陀罗网,帝珠之网,网网相扣,珠珠相连,圆融自在、无穷无尽。所以法界缘起,四法界,华严宗的一多相即,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重重无尽,互为因果,相互缘起,而且各自自在,不相妨害,各有主体性,又互为主体性,相互含摄,重重无尽。和互联网的特点最接近的中国古代哲学是华严宗哲学,我建议大家读一点华严。

文章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epajxo1Id0P72QOnTEPFIA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