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报道  >  正文

2002年学术交流活动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05-08-16

2002年2月至6月何萍教授作为高级访问学者赴哈佛大学哲学系进行关于“美国马克思主义与现代性研究”的课题研究,期间参加了2002年社会主义学者会议,与美国马克思主义学者及《每月评论》等重要马克思主义期刊建立了学术联系。并提交论文《反思当代全球化运动——2002社会主义学者会议简介ㄋ,介绍和评论了世界马克思主义的当代状况及其走向。该论文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办公厅主办的内部咨询刊物《世界社会主义研究动态第27期》采用,并提交中央政治局、政治局党委、书记处,抄送各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国外社会科学》2003年第1期全文发表。 2002年3月14日至19日赵林教授赴台湾中央研究院文哲所参加“当代儒学研究计划”第三期学术研讨会,宣读论文《儒家的“四端之心”与基督教的“原罪”理论》,受到与会学者的广泛好评。

2002年4月吕有祥教授到台湾出席“台湾当代佛教发展研会”。

2002年4月段德智教授应邀出席由香港基督教青年会及信义宗神学院联合主办的“2002年中国教会研讨会”,提交了题为《‘全球一体化'与当代中国基督宗教的历史使命》的学术论文。

2002年4月5日至13日朱志方教授到美国密歇根州立维恩大学访问讲学,并作了题为“中国哲学之前景”、“囚徒二难的伦理学含义”的学术报告,引起了该校师生对中国文化和中国哲学研究现状的极大关注。“囚徒二难问题”是美国哲学界、特别是伦理学、政治哲学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朱志方教授的独特见解和深入分析得到维恩大学哲学系同仁们的赞赏。

2002年5月19日至22日陈望衡教授到杭州出席新经济条件下的生存环境与中华文化国际研讨会,并作了题为《儒家伦理与全球危机》的大会发言。

2002年5月徐水生教授应邀参加了由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文学院及台湾经学研究会联合主办的“儒道学术国际研讨会——先秦”学术会议。向会议报告了题为《论庄子哲学的类比方法》的论文,着重阐发了类比方法在庄子哲学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及这一方法的现代意义,受到与会者的积极关注。并和与会的日本丽泽大学的千岛英一教授、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林毓生教授、新加坡大学的苏新鋈教授、韩国忠北大学的郑世根教授等20余位国外学者座谈讨论了孔孟老庄及先秦经典中的哲学、文学思想。

2002年8月18日至23日陈望衡教授出席芬兰应用美学研讨所夏季学校非视觉审美国际学术研讨会, 22 日,发表《味觉与中国传统文化》。

2002年9月18日至20日威斯尼斯人wns579与台湾佛光大学哲学所在武汉大学联合主办“西方哲学东渐百年学术研讨会”,这是国内第一次对20世纪西方哲学东渐进行回顾和反思的学术研讨会,也是海峡两岸西方哲学专家首次聚谈。参加会议的包括我国目前西方哲学研究领域的一批有代表性的权威学者,有来自台湾佛光大学、台湾大学、东海大学、政治大学、中研院等五所台湾著名大学的11位专家学者,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人民出版社等单位的40余位专家学者。会议收到的40篇学术论文就我国西方哲学研究百年所走过的艰难历程,西方哲学对我国现代哲学的影响,在西方哲学东渐背景下如何建立中国哲学的主体性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与会学者一致认为,中国的思想界在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2002年9月威斯尼斯人wns579举办“中国哲学的创造性转化”高级研讨班,由吴根友教授与郭齐勇教授共同组织。来自武汉大学、台湾大学、北京大学的庞朴、刘纲纪、欧崇敬、陈来等12位专家学者分别作了内容新颖深刻、理论水平很高的专题学术讲座,70余位与会专家围绕中国哲学的创造性转化的历史分析、方法论追求,中国哲学的特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开展了“海峡两岸傅伟勋、韦政通与当代中国哲学的创造性转化”的专题学术研讨,以傅伟勋、韦政通两位学者的学术成就为个案,进一步探索了中国哲学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问题。会议以“中国哲学的创造性转化”为主题,点明了当代学人力图在批判地继承过去的思想遗产的基础上,大力进行理论创新的学术方向,从而推进了中国哲学事业的发展。

2002年10月4日至7日武汉大学哲学系主办题为“符号学与东亚文化的全球意义”的第三届东亚符号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朱志方教授任会议组织委员会主席并在大会上当选为东亚符号学会副会长。来自中国、日本、韩国、美国、波兰、法国、加拿大、蒙古等8个国家的100余名学者出席会议,并就符号学研究的前沿问题、中国文化的符号学研究、语言逻辑与语言哲学、东亚符号学、理论符号学、局部文化的符号学意义、局部文化的全球意义等主题进行了演讲和交流。

2002年11月1至30日,郭齐勇教授应邀在台湾政治大学哲学所博士班讲学四次,主要内容为熊十力、马一浮、方东美、牟宗三、唐君毅等哲学家的易学思想或易学观,并评价了大陆学者有关长沙马王堆帛书《周易》和江陵王家台秦简《归藏》的研究状况,在政治大学主办的《易经》哲学学术研讨会上,郭教授提交并宣读了论文《现代新儒家的易学思想》。随后,郭教授还在台湾大学、台湾清华大学、辅仁大学、师范大学、东吴大学、中央大学、东华大学、佛光大学等大学作了十场主题为“新出简帛与先秦哲学思想”、“楚地出土简帛与中国古代经典诠释”、“郭店楚简与儒家、道家”、“中国古代哲学的生存论智慧”、“中国哲学的方法论问题”、“现代人学的现代新儒学研究之反思”、“现代新儒家的易学观”的学术演讲。

2002年12月10日至6日赵林教授赴台湾辅仁大学参加“人与伦理”学术研讨会,在会上宣读了论文《基督真理的历史意义与文化意义》,并受邀分别到台湾东海大学和佛光大学作了题为“文明冲突的历史背景”的学术报告。回程时受邀赴澳门大学作了题为“孔子与苏格拉底的生存哲学”的学术报告。

2002年12月段德智教授应邀赴台北出席由天主教辅仁大学、美国天主教大学等联合主办的“基督宗教哲学与人性尊严学术研讨会”,提交了题为《当代伦理的重构与‘回到苏格拉底'》的论文。并与天主教辅仁大学哲学系主任黎建球教授共同展望进一步加强宗教学学术交流的美好前景。

2002年12月17日-20日郭齐勇教授赴香港浸会大学出席“21世纪中华文化世界论坛--文化自觉与社会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发表论文并主持一场。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