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震·乾嘉学术与中国文化》研讨会在武汉大学召开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16-03-17
2016年3月12日上午,福建教育出版社主持并全额赞助的《戴震·乾嘉学术与中国文化》一书的研讨会,在武汉大学珞珈山庄第六会议室召开。会议伊始,孙汉生副社长首先介绍了本书的出版过程及福建教育出版社的基本情况,对诸位与会学者表示了欢迎与感谢,而且也感谢吴根友教授的学术团队愿意将十年磨一剑的成果放在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
此次讨论会上,与会学者一致认为,本书的重要意义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首先,本书对相关研究的学术前史所做的综述在深刻性、全面性与系统性方面是当前学界首屈一指的,开创了戴震与乾嘉学术研究的新范式;其次,本书充分开掘了戴震与乾嘉学术思想的重要价值和意义,有力地驳斥了认为乾嘉时代无哲学的传统观点,起到了为乾嘉学术与清代思想张目的作用;第三,作者队伍依托其扎实的文献功底、高超的思辨能力及深厚的理论素养在书中提出了“人文实证主义”等一系列极富洞见的新观点和新思想;第四,本书深入开掘了古代中国思想中的现代性因素,在世界历史与比较文化的宏大视野下系统勾勒了位于古今中西交汇这一复杂的历史背景中的戴震与乾嘉学术思想,使得现代学术与历史传统得以接续,并使得我们能够以此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思想中的现代性根芽。
除上述比较一致的共识之外,与会学者还有一些独特的评论,上海大学朱承教授从乾嘉学术与现代性的“双重回向”的角度出发,认为本书揭示了古代思想的现代价值与今日学术的历史渊源之间的关系。安徽大学王国良教授则高度评价了本书的书写和叙述方法,认为本书真正秉承了“接着讲”的哲学史书写范式的核心精神,同时也是对萧萐父先生开创的珞珈中国哲学传统的继承和深化。刘乐恒、沈庭、任慧峰、郑泽绵等青年学者也结合自身研究领域,先后从宋明理学、史学、西方哲学、中国近现代哲学等不同视角出发就《戴震·乾嘉学术与中国文化》中的创见与得失发表了观点。
与会学者们也指出了本书存在的不足和可以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在今后的修订过程中,为了保证思想表达与立论的完整性,可以考虑将已于前期发表而在书中未作详论的相关成果补充进去;本书综述部分若能进一步考察钱穆、余英时等学者学术脉络与生平经历,则能对其思想之得失进行更为公允的评价;另外,书中以“早期启蒙说”为标准来衡量和评价宋明理学思想,尤其在史学方面似乎存在不当之处;在今后的研究中,亦可将承继了乾嘉学术精神的黄侃、陈垣、杨树达等近现代学者纳入考察视野。
最后,孙汉生副社长做了总结发言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高度评价了这本著作在内容与结构上的独到和精彩之处。他认为,本书所提出的“人文实证主义”、“广义语言学”与“语言学转向”等诸多重要观点,乃是发胡适、严复等前人所未发,生动体现了乾嘉学术的“求真”的精神,亦成功勾勒出中国传统思想中所潜伏的科学精神与民主思想等诸多现代性因素。本书采用以近代学术综述为开篇的叙述结构,纵横交错、回环往复,相比于同类著作的线性叙述方式,更加立体地、全方位地展现了戴震与乾嘉学术的思想脉络与发展历程,为未来的深入研究埋下伏笔。总而言之,本书在当今代明清学术研究领域是一部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重要著作。
出席本次会议的人员还有:福建教育出版社、本书的责任编辑徐建新、湖北师范学院副教授刘元青、武汉大学传统文化研究中心讲师王林伟、中南大学讲师胡栋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讲师黄燕强等,本书的主要作者之一吴根友教授也出席了此次会议。
威斯尼斯人wns579 王博 熊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