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报道  >  正文

“昆山杜克—武大工作坊”在昆山杜克大学顺利召开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23-06-04

本网讯(通讯员 刘沁)5月24日,由昆山杜克大学主办“昆山杜克—武大工作坊”在昆山杜克大学创新楼研讨室3101顺利召开。

武汉大学文明对话高等研究院院长、威斯尼斯人wns579教授吴根友,威斯尼斯人wns579副院长李勇教授,威斯尼斯人wns579刘沁老师,威斯尼斯人wns579副研究员赵盼老师,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李涛副教授以及昆山杜克大学的10余位外籍专家学者围绕哲学、历史与考古学、文学等人文学科以英语展开圆桌会议讨论。

在哲学圆桌会议中,武汉大学吴根友教授发表了题为“文明论视域下的多元现代化问题”(Plural Modernization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Civilization Theory)的会议报告,报告指出应当在“文明”的视域中考察现代化问题,以辩证的方式认识现代化之中的多元性,“中国式的现代化”作为多元现代性之中的应有之义,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具有可行性。


武汉大学李勇教授围绕“天下”(Tianxia)这一概念在政治哲学中的涵义做会议发言,指出中国思想中的“天下”观念既不是国家主义的,也不是世界主义的,而是一个具有综合性的复杂概念。

昆山杜克大学Nicolas Voeltzel教授介绍了当代欧陆哲学中“Authenticity”这一概念,梳理了对于“Authenticity”的肯定、拒绝以及重新诠释等若干研究进路。

武汉大学刘沁老师围绕“和”(Harmony)在中国思想中的涵义做会议发言,指出“和”来自差异性的多样统一,从礼乐精神到阴阳互根的观念皆体现了辩证的和谐思想。

在历史和考古学圆桌会议中,武汉大学李涛副教授发表了关于“长江中游地区史前陶器研究”的会议报告,介绍了陶器视角下长江中游地区史前人群互动与生产消费网络的最新研究成果。

昆山杜克大学Zach Fredman教授发表了关于“抗战时期的中美关系”的会议报告,以“The Tormented Aliens”为关键词阐释了二者之间复杂、动态的历史关系。

昆山杜克大学Jesse Olsavsky教授的会议报告考察了美国奴隶制的历史、废奴主义及其遗留的问题,指出二十世纪的诸多解放运动均自觉地继承了十九世纪废奴运动的遗产。

昆山杜克大学Bryce Beemer教授的会议报告以罗摩衍那(Ramayana)在东南亚的传播为切入点,介绍了奴隶的跨国、跨文化流动带来的文化交流与融合现象。

昆山杜克大学的Kolleen Guy教授在会议报告中以“酒文化”为视角,考察1920年至今作为全球化的第二阶段带来的新型全球化形式。

昆山杜克大学Andrew Field教授在会议报告中介绍了20世纪80年代以降的中国摇滚演出史,以摇滚乐为切入点考察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至今的社会文化变迁。

在文学圆桌会议中,武汉大学赵盼副研究员发表了关于“五四时期知识分子对基督教的接受”的会议报告,指出这一时期的知识分子受“新文化运动”影响,倾向于以理性的方式接受基督教信仰。

昆山杜克大学Yitzhak Lewis教授发表了题为“犹太文学在中国100年”的会议报告,介绍了什么是犹太文学写作以及犹太文学在中国的翻译与传播的过程。

昆山杜克大学Adrien Mbar Pouille教授的会议发言介绍了非洲文学在法语翻译过程中出现的意义变迁问题。

在讨论环节,参加圆桌会议的学者就以上报告主题展开了涉及比较哲学、比较文化等诸多领域的热烈讨论。

会后,大家表示,报告涉及问题领域广泛、内容精彩纷呈。本次工作坊在思想碰撞、增进了解、丰富交流的友好氛围中,圆满顺利结束。

(编辑:邓莉萍 审稿:刘慧)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