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迈阿密大学布埃诺教授“模型和模态知识”讲座成功举办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22-05-22
本网讯(通讯员 樊达)5月20日晚,应我院邀请,美国迈阿密大学哲学系奥塔维奥·布埃诺(Otávio Bueno)教授通过学术志平台,做了题为“模型和模态知识”的讲座,此次讲座是威斯尼斯人wns579“逻辑与哲学系列讲座” 第26讲。讲座由威斯尼斯人wns579陈波教授主持,南京大学哲学系张力锋教授做评议,来自全国各地近300人次参加了此次线上讲座。
模态知识论(modal epistemology)是关于我们如何获得关于可能性与必然性的知识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探讨涉及一系列关于模态性的形而上学争议,包括可能性与必然性是否应该用可能世界或命题来解释,还是不可解释的初始性质。在形而上学的基础上,模态知识论又包含模态知识是经验知识还是先验知识,它的来源为何等问题。
布埃诺教授在讲座中反对了鲍勃·费舍(Bob Fischer)和巴斯·范弗拉森(Bas van Fraassen)等主张的一类基于模型(model)的模态知识论。这种理论认为,科学模型与模态知识及其证成之间有着紧密联系,模态性是科学模型的特征,因此,模态知识的来源就是我们关于科学模型的知识。布埃诺教授认为,虽然模型可以传递关于模态的信息,因而是获取模态信息的手段,但其本身不能作为模态知识的最终来源;模态性是对象的客观性质,模态知识是关于客观对象而非理论模型的知识。
在其论证中,布埃诺教授首先介绍了模型在科学实践中发挥的四种作用:信息作用、推理作用、映射作用和表达作用,并论证说,这些作用并不能保证模型为真,并且在科学实践中,模型通常不是真的,而是扭曲、简化、抽象化、近似化的结果。然而,因为知识具有事实性(factivity),知识的来源也必须具有事实性,也就是说,知识来源必须为真。由于模型没有事实性,因此不能成为模态知识的来源。
接下来,布埃诺教授讨论了鲍勃·费舍提出的“基于理论的模态知识论”。费舍利用理论德性(theoretical virtues)和最佳解释推论(inference to the best explanation)来论证,科学理论是模态知识的来源。然而,布埃诺教授指出,这二者均不具有趋真性(truth conduciveness),因而,即使一个科学理论具备诸如简洁性(simplicity)和保守性(conservativeness)这样的理论德性,或者能被最佳解释推论支持,也不能保证这一科学理论是真的。由于知识必须为真,因此费舍的理论并不能恰当地解释模态知识的来源。
布埃诺教授随后讨论了巴斯·范·弗拉森的观点。根据这一观点,模态性是科学模型的性质,而现实世界中并不存在客观的模态性;也就是说,什么是可能的,以及什么是必然的,均取决于模型的结构,而非现实事物。针对这种观点,布埃诺教授提出了以下反驳:模型可以储存关于现实世界的信息,却不是这种信息的来源。模态性最终是现实世界中对象的性质,模型中的模态性可以表达客观的模态性,而并非关于模态性的信息的最终来源。
基于对以上观点的批评,布埃诺教授提出了自己的经验论的模态主义(empiricist modalism)理论。他认为,经验论者通常对模态性的客观性抱持怀疑,因为它似乎超出了我们可经验的范围。但是,他认为,这一传统看法来源于对模态性的多余的形上学解释,如使用可能世界、共相、抽象实体等来解释模态性。相反,他的观点是,模态性就是现实事物本身具有的性质。举例来说,物体不可能同时既是全红的又是全绿,这种不可能性,是物体具有的客观性质:红色和绿色的波长范围不重合。他指出,这种关于模态的观点是一种经验主义:作为事物的客观性质,模态性并没有超越我们的经验范围。另一方面,这同时又是一种模态主义的观点:作为事物客观性质的模态性是不可被其他性质解释的初始性质(primitive property)。
在评议环节,南京大学张力锋教授首先简要总结了演讲的内容,随后提出了关于布埃诺教授观点中的经验主义与模态主义面向的两条评论。第一个评论引用了蒂莫西·威廉姆森(Timothy Williamson)的观点,认为模态知识的获取来自于对反事实条件句(counterfactual)的思考,而后者依赖于想象。那么,模态知识似乎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经验知识。第二个评论中,他提出,一个对象例示(instantiate)某个必然性质,包含两个成分:其一,它具有这种性质,其二,例示这种性质的对象都必然地例示这一性质。如此,与布埃诺教授的模态主义观点相反,模态性似乎是可以分析的。
布埃诺教授感谢了张力锋教授的评论,并且指出两条评论都触及了问题的核心。作为对第一条评论的回应,他反对威廉姆森的观点。因为想象并不具有事实性,所以模态知识并不能来自想象。在对第二条评论的回应中,他指出,模态性是不能被解释的初始性质,因为对模态性的解释都会不可避免预设模态概念。他用同一性(identity)作为比方,论证模态性与同一性一样,任何对它们的解释都会预设了这些概念本身。
在开放提问环节,武汉大学博士后樊达提出,布埃诺教授的理论似乎消除形而上学(metaphysical)模态性与律则(nomological)必然性的区分。布埃诺教授确认了这个看法,并且指出,他在这个问题上观点与范·弗拉森类似,认为只存在律则性(regularity),而不承认自然律的存在。上海交通大学助理教授赖长生针对布埃诺提到的记忆的事实性提出质疑,认为情节记忆(episodic memory)和语义记忆(semantic memory)都未必具有事实性。布埃诺教授回应,部分记忆确实不具有事实性,但是这些记忆都不是知识的来源,而作为知识来源的记忆必须具有事实性。西南财经大学朱敏副教授随后提出,获取模态知识似乎不仅需要直接的感觉经验,同时会不可避免地用到想象,而这种想象似乎又是依赖于理论模型的。布埃诺教授指出,虽然在模态知识的获取过程中,感觉经验和想象可以同时发生,但是真正带来知识的不是不具备事实性的想象。武汉大学陈波教授最后提问,认为我们确实可以通过经验获取关于可能性的知识,但是关于必然性的知识,却似乎很难通过经验得到。布埃诺教授首先同意可能性似乎确实比必然性容易获知,随后举例说明了利用经验来也可以得到关于不可能性(一种必然性)的知识。
(编辑:邓莉萍 审稿:刘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