殊途同归,禅风西渐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09-10-14
——杰夫•博格斯曼博士讲解“禅在西方”
一个扎根在儒道文化的土壤里,一个融入于两希文明的海洋中。禅——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何以进入当代的西方社会,并对西方人的宗教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10月12日下午,鲁汶大学的杰夫•博格斯曼博士在威斯尼斯人wns579小报告厅为哲院学子带来了题为“禅在西方”的专题讲座。
博格斯曼博士出生于比利时的一个基督教家庭,经过多年的实践与修行,于2007年被日本三宝教团认定为禅师。他指出,禅修在当今的西方发展迅速,不仅在德国、比利时、波兰、荷兰,整个欧洲都有禅修活动。在他生活的一个荷兰小城,虽然人口不过百万,却有30多个禅修团体,参与者中有普通职员,也有大学教授。
然而,身处不同的文化背景,西方人何以可能接受禅文化?博格斯曼博士认为,其一,虽然东西方有很大的文化差异,但在他们的传统中,都有将无定形、无限定和不可言说者作为终极实在的思想——在中国是“道”,在西方是“阿派朗”;其二,不论是佛教还是基督教,都以一种普世而广阔的视角审视世界,都强调回顾内心并通过一种突破性的意识和感知,达到一种超越名相的宁静状态。正是这两点,使西方人得以接受禅的思想。
博格斯曼博士指出,关注“身——意”的相互影响是禅修给西方人带来的最重要的启示。虽然基督教隐修会中也有与禅相似的意识上的修行,但他们缺乏禅的方法,即通过呼吸、禅定等行为达到清净自在的状态和意识上不可言说的跳跃。不仅如此,相比于西方传统的弗洛伊德、荣格式的心理学,禅带来的宗教心理学是一片新的天地。
当然,博格斯曼也承认,禅修体验是一种难以言说的神秘宗教体验,他也只能“对可说者言说,对不可言说者保持沉默”。但禅风西渐,方兴未艾,随着宗教交流的加强,以及基督教在西方影响力的下降,禅必将对西方人的宗教观产生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