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媒体哲院  >  正文

中国孔子基金会《儒风大家》杂志社采访彭富春教授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11-05-10

(记者简称“记”,彭富春简称“彭”)

1、记:您坚决反对中小学生读经诵经,但在许多人看来,这些的确是文化普及的一种不错方式。您认为,向青少年普及中国传统文化,以何种方式为最优选择?

彭:首先我必须强调,我虽然是一个留德哲学博士,并长期研究西方思想,但我主张中国传统思想的继承、发扬和创新。我甚至认为我自己要把此作为自己的当然使命。我在德国留学期间,曾给德国人开设过两门课,一门是现代汉语,另一门是老子的《道德经》。现在我主要是研究中国古代思想,已在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论中国的智慧》,并正在写作一本关于老子《道德经》的书。同时,我也很崇尚古人的生活方式,如道家的呼吸吐纳等。此外,我在全国人大也呼吁过强化文言文的教学和开设书法课程等。

我在今年之所以反对儿童读经和诵经等,是因为基于如下的考虑。一、中国传统文化是儒道禅等多元的统一,并非只是儒家文化;二、儒家思想的经典文本是四书五经,并非《三字经》和《弟子规》等蒙学读物。《三字经》和《弟子规》根本不是国学或者是儒学的经典。三、即使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也不能死记硬背,而要采取适合青少年身心特点的教学方式。

至于说到《三字经》和《弟子规》等,我认为其意义只是在于告诉我们古人是如何在他们的时代里教育其后人的,而作为当代青少年的教材完全是不适宜的。原因有两种,一是反民主,二是反科学。如《三字经》的主体是讲自然和文史知识。但它的基本框架是三纲之类的等级观念,是反民主的。它的知识也是片面的和抽象的。其中关于人性,中国古代就有性善论、性恶论、性有善有恶论和性非善非恶论等。但《三字经》只讲性善论。至于其他的天文地理和文史常识,现代学术有比《三字经》更好的表达。又如《弟子规》问题更多。它主张孝道等道德规范。其实,孝道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且也是人类一切民族的美德。没有任何一个文明是反孝道的。《弟子规》的毛病不在于宣传孝道,而在于假孝道之名宣传奴才文化。同时,它的很多知识是和我们的时代脱节的和背离的。我曾经援引《弟子规》中的“亲有疾,药先尝”来批评其反科学和反民主。事实上,问题不在于尝什么,而在于我们的时代里无汤药可尝。现在是有病看医生,吃药遵医嘱。目前还讲“亲有疾,药先尝”就违反了医学事实和常识。同时,大人吃药怕烫,难道小孩尝药不怕烫?这显然是尊老有余,爱幼不足。我甚至可以逐字逐句地对这些蒙学读物进行分析,但我觉得有点浪费时间。

因此,现在弘扬传统文化必须有新的思路。就青少年教育而言,最主要的是要有与时俱进的教材。教材的内容的准则应该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并且要丰富多样。同时,形式上要结合青少年的身心特点,生动活泼。此外,还可以制作一些关于传统文化的动漫作品。

2、记:您提出的“理性爱国”,受到社会的普遍肯定。但自古及今观之,那些脍炙人口的爱国事迹、爱国人物,仿佛都与政治激情关系密切。在中国人看来,只有轰轰烈烈、激情澎湃,方可显出爱国的深刻与纯粹。对于这种现象,您怎么看?可否为我们深度解读“理性爱国”的时代意义?

彭:爱国是人类普遍的神圣情感。没有哪个国家的公民不是热爱自己的国家的。我们中国人热爱自己的祖国,其它国家的人也热爱自己的祖国。但爱国对于中国有特别的意义。一方面,中国漫长的历史发生了很多抵御外族侵略的事件,因此,爱国就显得非常重要;另一方面,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华民族奋发图强,追求振兴和复兴,于是,爱国主义就成为了一面伟大的旗帜。

爱国当然表现为一种强烈的政治感情。当祖国强大和胜利的时候,人们会感到光荣和自豪;当祖国衰弱和失败的时候,人们自然会觉得痛苦和悲伤。这都会导致人们的某种激情行为。特别是在后一种的情况下,人们都愿牺牲自己的生命。

我们的祖国正走在复兴的康庄大道上。在这样的时代里,爱国主义是激励所有国人的伟大精神动力之一。但我主张理性爱国。这主要是针对情绪爱国。情绪爱国是非理性的。怀有情绪爱国的人容易被一些负面的事情所激怒,并会采取一些非理性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愿。而这种爱国最后可能变成害国。

理性爱国首先表现为思想方面。这就是说,人们要正确认识自己的国家,同时也要正确认识整个世界。就我们国家而言,我们只是大国,还不是强国。而世界的格局依然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主导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爱国主义最根本的就是建设自己的国家。只有当自己的国家真正强大了,我们才能参与世界游戏规则的建立,并维护这个游戏规则。因此,我们没有必要为一些无关国家利益的事情去抗争。同时,我们也要警惕一些人的阴谋,他们制造某种事端来激发人们的爱国情绪并导致国家内部的矛盾和国际之间的冲突,最终他们自己渔利。

理性爱国其次表现为行为方面。爱国行为往往会形成为公共事件,如游行、集会,甚至还有某种统一的活动等等。当人们反抗某一外国的时候,会焚烧该国的国旗和领袖的画像,还会袭击其大使馆和抵制其产品等。这些行为只是泄愤,如同一种巫术中的诅咒行为。它并无任何实际的意义。真正的爱国者是国家的建设者和保卫者。这就是说,每个公民关键是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在此基础上,人们在采用合法的、和平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

3、记:今天,文化建设作为国家软实力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文化产业方兴未艾。对于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文化产业的发展,您认为当坚持怎样的方向、秉持怎样的思路?

彭:政府和社会认识到文化是国家的软实力,这是一个很好的事情。这一方面是源于对于欧美世界的理解。他们不仅有经济等很好的硬实力,而且有文化等很好的软实力。另一方面源于对于中国当代现实的意识。我们的经济高速发展了,但我们的文化发展相对滞后。

其实,文化不仅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而且更是立国和建国的根本。任何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都依赖于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如中国历史上的汉唐盛世都是文化发展的高峰时期。在中国的不同朝代里,儒道佛都分别成为了其时代的精神支柱。同样,西方传统的基督教和近代的人权思想成为了其国家的根本。我们很难想像没有传统的基督教精神和近代的人权思想,会有如此发达的现代的欧美国家。

文化的发展一方面靠政府,另一方面靠市场。政府主导了文化事业,市场推动了文化产业。我认为,对于社会结构转型的中国,这两个方面都是需要的。当然,中国目前尤其要推动文化产业的建设。它具有经济、社会和精神等的综合意义。

无论是文化事业,还是文化产业,当代中国文化的建设的主体肯定是中国的,而不是西方的;是现代的,而不是复古的。一个保持了中国同一性同时又具有现代性的文化,是我期待的当代中国文化。

其一,中国性。中国当代文化的建设必须从传统文化吸取资源。人们可以发现,目前除了儒学的复兴之外,佛教和道教也不断兴盛。但我们一定要注意区分传统中活的东西和死的东西,并激活其中那些在当代社会真正具有生命力的部分。

其二,现代性。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关键不仅是继承,而且是创新。这要求它与时俱进。在内容上要考虑当代中国人的存在境遇,在形式上也要和现代信息技术结合。

4、记:从您的言行,我们看到了一个真正的理性而深刻的公共知识分子形象。您认为,今天中国的知识分子,最需要的是怎样的品德?我在拜访语言学家周有光先生的时候,他认为,知识分子的最大道德是独立思考,您赞同这个说法吗?

彭:一个知识分子当然是一个有知识的人。知识就是知道,也就是知道事物的真理。但是我们还要思考:这里的知识是什么样的知识?其实,知识分子的知识并非只是某种专业技术的知识,而是关于人和世界一般命运的知识。因此,知识分子并非某种专业技术人才,而是关注人和世界命运的人。这种人当然会思考在现实世界中发生的任何一个重大的社会事件,只要它和人和世界的命运息息相关。

基于上述的规定,一个所谓的知识分子在根本上是一个追求真理的人。他懂得区分真与假、是与非、对与错。特别是在真假混杂和真假难辩的时候,知识分子要勇敢地揭穿谎言,讲出真话,选择走在真理的道路上。

一个知识分子不仅是一个追求真理的人,而且也是一个热爱人类的人。他本身属于人类,并和他人共同生活在世界之中。他所追求的真理不只是个人的真理,而也是人类的真理。他把这种真理奉献给人类,馈赠给人类。这就是一种无上的人类之爱。

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都崇尚智慧与爱。如儒家的圣人就是一个智者和仁者,道家的圣人也是大智和大仁,佛家的菩萨都是悲智双运。

对于真理的追求和对于人类的热爱一直是激励我生命的根本动力。

当然,当代中国知识分子除了继承发扬古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美德之外,还要拥有时代的特点。其中最重要的有两点:一是要有全球视野,二是要有批判意识。

第一,全球视野。我们生活的时代是全球化的时代。任何一个中国当代的知识分子一方面自然承接了中国思想的传统,另一方面也必然面对西方思想的撞击。在这种情况下,当代中国知识分子要走在中西思想的边界上。因此,人们不要拘泥于中西一隅,而攻击对方。事实上,中西思想虽然是不同的,但也是可以融合互补的。正如人们既可以喝中国的茅台,也可以喝法国的红酒。在中西思想之间,人们怀有的非此即彼的态度是简单而愚蠢的。因此,我既反对极端的西化派,也反对极端的复古派。

第二,批判意识。现在的中国是转型的中国,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如此等等。中西交汇,古今相遇,一片多元格局。在这个变革的时代里,新旧思想并存。可以说,当前中国的社会意识既有前现代的,也有现代的,还有后现代的。在这种情况下,知识分子的使命就是批判。所谓批判不是否定性地批评,而是实事求是地指出事物的本来面目,也就是划分事物的边界。由此,让人们辨明是非,不误入歧途,而行走在正道。

人们所说的知识分子的独立意识是建立在上述基础之上的。所谓独立即不媚俗,不盲从。但独立何以可能?这在于知识分子居于真理之中。同时,一个独立的人为何能得到人们的普遍接受?这在于知识分子把真理告诉了他人。在这样的意义上,知识分子的独行特立刚好就是对于真理和爱的追求。

5、记:您认为,新的中国智慧的核心是“天人共生”。那么我们古代的“中国智慧”,当以何为最宝贵、最有益的理念?为什么?

彭:说到中国古代的智慧,它就是人们所说的天人合一。这其实并非什么新见,而是旧说。但是它依然值得人们深入细致的思考。

所谓的天是多种语义的集合体。它既指天地和天然,也指天道。人是天地之间的一个特别的存在者,它具有心灵。所谓天人合一既指一种现实,也指一种理想。它意味着人类与自然统一、个体和社会统一,身心和天地统一。这贯穿于中国人的存在、思想和语言等方方面面。

为了更好地说明天人合一,我们有必要将它与西方的人神合一进行比较。神在西方的历史上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形态和意义。古希腊是诸神,中世纪是上帝耶稣,近代是人内在的神性。而人被理解为理性的动物。人神合一就是要人倾听、接受和服从神的指引。

由此可以,中国没有神的世界,只有人天共在的世界。西方却有两个世界,一个是人的世界,另一个是神的世界。尤其是中世纪的基督教加剧了人与神的分离。上帝是上帝,世界是世界。他们之间存在一条鸿沟。

中国天人合一的智慧建基于一个世界。因此,它非常注重现实人生和生命。如儒家教化的是世俗人伦,道家追求的是自然人生,禅宗指引的是当下生活。

但中国古代的智慧有其局限。这最典型地表现为“天地君亲师”的等级序列之中。天地是最高的,它们是天道的显现。人们要认识和服从它。君是国家之王,亲是家族之主。它们是天道在国与家中的代表。人们要忠君孝亲。师是传道之人。人要听从师说。在这种天人合一的框架内,自然高于人类,社会高于个体,天理高于人欲。毫不奇怪,和西方相比,在中国历史上,现代技术无法产生,个体的发展受到诸多限制,而自由心灵的成长也受到压抑。

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不是自然的时代,而是技术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里,中国传统智慧必须转型。因此,我提出“新的中国的智慧”。它不再是天人合一,而是天人共生。天人共生强调天与人共同存在,共同生存。他们仿佛是自由游戏的朋友。在这样的智慧中,人类与自然、个体与社会、身体与心灵都会得到自由成长。

6、记:在迈向全面现代化的时代,在您看来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到底可以提供哪些最为时代所需的精神资源?

彭:在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中,中西文化正在相遇、撞击,也在相互影响和融合。只要中国优秀的古典文化能够传承并且创新的话,那么它无疑能为中国的现代化提供活的精神资源,并能对于人类未来的文明作出新的贡献。

其中,儒家的仁爱对于克服现代社会的碎片化是有帮助的。历史上人们长期主张斗争哲学,现在的社会又弥漫着怨恨情绪,加上个体的生活越来越原子化,这使世界越来越缺少爱。西方的基督教也讲博爱,但它是一个以上帝存在作为依据的爱。与此不同,儒家的仁爱是一个没有上帝作为根据的爱,是人间之爱。仁爱是儒家学说的珍宝。它基于人的血亲之爱,但又超出血亲之爱,而达乎世界和天地。因此,仁者无敌,仁者与天地万物为一体。儒家仁爱学说的弘扬将会促进当代公平正义社会的建设。

道家的自然对于克服技术所导致的现代世界的危机是有启示的。现代技术给人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但也带来了许多危害。它解构了自然,甚至杀死了自然。这形成了生态失衡、环境破坏。同时,它也重新构造了人的身体和意识。技术成为了新的上帝、新的天道。人们生活在一个彻底被技术化的世界里并不是感到被解放,而是感到被控制。这就要求人们重新思考人和自然的关系。道家强调: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有利于平衡技术与自然的关系。既不是人服从自然,也不是人征服自然。人与自然成为朋友。由此而来,技术也要成为一种维护生态的技术。

禅宗的觉悟对于现代的心理疾病可以提供有效治疗。市场经济的社会是一个风险社会,人们只是在从事商品的生产和消费。不仅物成为了商品,而且人也成为了商品。人为物所累。人的心灵不是空虚,就是焦虑。现代人越来越容易产生心理疾病,忧郁或者狂躁。这种疾病当然需要生理和心理的治疗,但禅宗无疑能给予心灵安慰。禅宗认为人的本性是光明的,只是为外缘所遮,而心生黑暗。一旦点亮心里明灯,人就可以再见光明。这种光明照亮的发生如同闪电一样,瞬间就可实现。通过禅宗的顿悟,人就能过一种觉悟而自在的人生。

事实上,中国古代的思想在现代西方正不断产生影响。如海德格尔、雅思贝斯和布伯等人对于道家和禅宗的思想都分别表现了浓厚的兴趣。

但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当今世界的文化是多元并存的。中国文化只是世界文化的一个部分,儒家文化也只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部分。一种唯一的、最好的文化是不存在的。

7、记:中国的智慧,即儒、释、道三家的智慧。您认为三家智慧的最大区别在哪里?有无高下之别?

彭:的确如此,中国的智慧的主干是儒、道、禅三家的智慧。对于这三家智慧的区分,人们早有探讨。一般认为,儒家是家国同构,道家是身国同构,禅宗是心国同构。

所谓同构,是指两者之间虽然具有不同的质料,但具有相同的结构。国既可以指国家,也可以指世界。儒家是家国同构。这是说家族和国家具有相同结构。这同时也意味着家族是理解国家的关键。道家是身国同构。这是说身体和国家具有相同的结构。这同时也意味着身体是通向国家的通道。禅宗是心国同构。这是说心灵和国家具有相同的结构。这同时也意味着心灵是把握国家的钥匙。

家族、身体和心灵是世界的三个方面:社会、自然和精神。它们共同构成了我们生活世界的整体。应该说,儒、道、禅三家中的每一家都探讨了社会、自然和精神三个方面,只不过他们又以自己的方式突显了其中的某一主题。

儒、道、禅三家虽然是不同的,但并无高下区分。既然一个世界包括了社会、自然和精神三个方面,既然一个人也同时具有社会性、自然性和精神性,那么,他也可以三家合一。这就是说,一个人可以同时成为儒家、道家和禅者。

但对于不同的群体,对于不同的时期,三家的意义会不一样。

8、记:您关于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的言论,在这社会上也引起了一些争议,甚至非议。对于那些非学术争鸣性的不同声音,您又当作何回应?

彭:我注意到我的言论受到了许多人的攻击、毁谤、贬损和诅咒。他们在网上开骂,如在百度贴吧,还如在腾讯的讨论区。我还收到过匿名的威胁恐吓信。当然,也有许多网友是支持我的。我目前在新浪微博的粉丝是四万多。

我的态度如下:

一、对于那些谩骂,我一概不回应。如果我也去对骂的话,那么我不仅不是一个知识分子,而且也不是一个人。这些谩骂者的言论其实刚好从反面证明了我批评“伪国学”言论的正确性。一个主张儒学道德的人却如同泼妇骂街,这表明了其伪道德和无道德。孔子区分了君子儒和小人儒。此真小人儒也!他们的谩骂不过是小人儒的起哄的闹剧。

二、对于那些非议,我也一概不争辩。思想的争辩需要真正的对手。那些批评我的人既不懂我的观点,也不懂国学经典,甚至也不懂《三字经》和《弟子规》。他们没有思想的能力,缺少对于事情本身的洞见。《三字经》和《弟子规》不过是他们可怜灵魂的一根救命稻草,或者是他们骗取钱财的一有效道具。

我通过自己的论著正面表达自己。

9、记:在今天,人们在享受到科技进步、经济崛起带来的丰硕成果的同时,也陷入了越来越多的迷茫和困惑之中。“选择很多,所以迷惑。”在价值观多元化、审美取向多样化的泛物质时代中,我们到底该如何建构一片真正属于自己的心灵家园?

彭:在多元化的时代里,构建自己的心灵家园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但这需要对于心灵家园做不同层面的解读。

第一、法律。法律是普世的游戏规则。一个现代人就是一个公民,就是一个守法者。一个公民是知道并实现自己权利和义务的人。所谓权利,就是人能够作什么和不能做什么;所谓义务,就是人必须做什么和不必须做什么。守法是一个公民的最基本的规范。一个不遵守法律的人,还有什么道德和信念可谈?还有什么心灵家园可说?

第二、道德。这一方面表现为外在的伦理、习惯和风俗,另一方面表现为内在的良心和良知。道德是需要培养和熏陶的。毫无疑问,中国古代的美德是值得继承发扬的,世界其他民族的美德都也是值得借鉴和吸纳的。

第三、信念。这是人最内在的精神支柱。信念是人对于真理的坚守。这些真理在中国就是儒、道、禅的智慧,在西方就是基督教等的智慧。当坚守真理的时候,无论世界境遇如何,无论天下有多少路途,人都始终如一行地走在真理的光明大道上。人不仅自己走在真理之路上,而且也与他人一起走在真理之路上。故此真理之路也是爱之路。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