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斯尼斯人wns579优化本科生培养机制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09-04-29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威斯尼斯人wns579着力解决培养人才中的突出问题,抓住本科生培养这一基础性的重点环节,努力提高办学质量,优化人才培养机制,不断积极探索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
威斯尼斯人wns579始终坚持“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创新型复合人才这一培养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根据国内外哲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威斯尼斯人wns579自2000年起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试验,先后开办了宗教学、中西比较哲学试验班、国学试验班等新专业。2005年威斯尼斯人wns579开始施行大类招生,第一志愿率和生源质量有所提高。新生入校后即分别进入4个专业分类培养。专业细分和小班教学,大大地提高了本科生的专业知识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得到同行的高度认同。经过几年的实验,这种模式不足之外也逐步显现出来:学生知识面过窄,不符合“厚基础、宽口径”的要求;教师分散到小班教学,优质教学资源不能让学生共享;教学成本过高等等。威斯尼斯人wns579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广泛征求师生意见和建议,力求解决制约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突出问题。经学院党政联席会议讨论决定,今年9月起威斯尼斯人wns579实施哲学学科大类培养的新方案,采取“打通”和“分段”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进校时不分专业,在同一公共基础课平台和专业基础课平台上进行培养;一年后学生再根据自己的兴趣、专长、发展方向和社会需求在哲学学科大类所含专业中选择具体专业。
威斯尼斯人wns579朱志方院长、张掌然副院长介绍,大类培养就是要改变过去哲学学科大类下各专业基础课程设置不一致的现状,对一年级各专业新生统一设置几门专业基础课,强化共同专业基础教学,打破专业界限,开阔学生视野,这一调整,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打好综合基础,还能减少教学资源浪费和课程混乱,方便学院将最优秀的教师集中安排在学科核心基础课程上,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接受采访的学生认为,实施学科大类培养方案可以使自己在经过一年的学习后,对专业设置及研究方向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可以结合自己的学习成绩、未来规划、自己兴趣更加理性选择学科专业。(李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