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冰老师讲“劳动的系谱学”——威斯尼斯人wns579第十六次教师午餐研讨会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21-12-20

本网讯(通讯员谭玺)2021年12月16日中午12时,第十六次教师午餐研讨会准时在振华楼B214报告厅举行。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研室邢冰老师作了题为“劳动的系谱学”的主题报告。

邢冰老师报告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讨论为什么要谈劳动,第二部分介绍了断裂的系谱学,第三部分分析了权力/知识视野下的“劳动”,最后一部分则提出了对超越劳动本质论的可能性。

在第一部分中,邢老师首先总结了关于劳动的几个相关联的命题,包括劳动是社会财富的源泉,劳动是人的本质以及劳动是光荣的,在这三个关于劳动的表述中,前两个大致是关于劳动的事实判断,后一种则是对劳动进行的价值判断。邢老师指出,当我们在进行判断时,存在一些争议性的问题,最基本的问题就是劳动与劳动者区分以及劳动概念的普遍性和历史性的区分。即,当我们在谈论劳动时,是真的在谈论劳动,还是在谈论劳动者?劳动概念是一个普遍性的概念,还是一个历史性的概念?邢老师认为,劳动作为一个历史性的概念有其发展过程,从巴塔耶、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的一些著作中可以看出“劳动”这一概念在资本主义生产体系的影响下,从一开始负面的形象转变成了一种符合资本主义生产目的的高尚品德。而马克思、恩格斯也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共产主义社会要消灭劳动。此外,为明确劳动的历史性,邢老师以普殊同和福柯为例提供了两种路径:1.在普殊同看来,劳动不是超历史的概念,而仅仅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居于支撑性地位;2.在福柯看来,资本主义的发展定义了一种新的罪行——不劳动。这两种路径为我们研究劳动概念的历史性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第二部分中,邢老师介绍了研究劳动历史性的方法论前提,即断裂的系谱学,重点在于福柯的系谱学方法。邢老师首先整体梳理了当代法国思想史中的断裂,指出超现实主义强调与当下秩序的决裂,而科学史上的断裂也被庞加莱、巴什拉等人研究,指出科学只是一种约定,存在着复数的,但又相互冲突的科学体系,因此科学并非都是永恒普遍的真理。进一步地,福柯的系谱学关注偶然性和专断性,并在其中找到了权力/知识的研究视角。

在第三部分中,邢老师根据福柯的系谱学方法分析了权力/知识视野下的劳动。邢老师认为,系谱学提出问题的方式不同于其他的研究方法,它通常将“劳动是人的本质”作为一种知识来进行提问,即追问这个知识如何起源、如何推广以及在起源和推广的过程中是如何与权力/知识互动的。从知识的角度看,劳动就不再是一种直接的本质性的东西,而是一种知识建构,这种知识建构在福柯看来从属于现代知识型,而现代知识型存在产生和消亡。所谓的知识型,就是指一个时期,处于具体的诸学科之下,知识与秩序的建构方式。而现代知识型以时间与历史为核心特征,同时人的概念在此出现。这样,处于劳动本质论下的人的命运表现为人(或者说主体)不是能动的人(或主体),而是一个被束缚在劳动与时间中的卑微的存在。从权力的角度看,生产劳动成为一种划分人民和敌人的标准,一旦不劳动,就会成为社会的敌人。这种社会权力对劳动主体的改造集中体现在司法权力以及监狱对人的规训和塑造中。因此,劳动本质论实质上是将人塑造成一个服从资本主义生产目的的主体,且这种服从强调有用性,是资本主义本质性运转的后果的呈现,因而,由司法和监狱展现出来的服从实质上是对资本主义生产逻辑的一种服从。

最后,邢老师提出了超越劳动本质论的可能性问题,指出人的本质或许并不是劳动,而是快乐、休息等,亦如马克思所说的人的“个性得到自由发展”。但是我们现在仍然面临一个问题就是用什么样的概念表达这种“非劳动本质”的追求?有人提出了“非异化劳动”的概念,但是在现实中,“劳动”这一概念本身就会造成混淆,因此“非异化劳动”概念也是一个仍需讨论的问题。邢老师指出,或许我们可以在“游戏”概念中寻找到生命意义与当下解放的答案。

在邢冰老师做完主题报告后,参会老师们就报告与邢老师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伦理学与政治哲学教研室的刘晓飞老师首先提问,指出我们要如何理解劳动?对此,邢老师回应道:劳动的定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劳动就是指雇佣劳动,广义的劳动则包括所有主观改造客观的活动,这两者之间具有互动性,而资产阶级意在将后一种意义上的劳动引向前一种意义上的劳动。针对这一回答,刘老师追问道:劳动是人的本质取决于怎么去理解劳动,对于所说的劳动的定义是否过宽或者过窄?我们能不能折中说为了满足生存需要而进行的活动是劳动?因为福柯的分析也不是资产阶级才出现劳动。这样的话,劳动是否可以被理解为人的本质?邢老师解释道:不是说劳动在资本主义社会才出现,而是劳动被资产阶级抬到一个更高的位置,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被理解为一个更重要的东西,同时,本质不等于不可或缺性,因此并不能仅仅依据劳动的不可或缺性论证它是人的本质。

随后,外国哲学教研室郝长墀老师指出系谱学论证劳动是人的本质是资本主义的规定,由此我们要反对这种规定,这里的劳动理解成生产的话,我们可以从《圣经》中找到相应的论证。在《圣经》中,上帝惩罚男人去劳动,这里劳动就不是美德,而是一种惩罚,由此也可以说明劳动并非是人的本质。

同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研室的盛福刚老师指出,这里的劳动存在翻译的问题,马克思用的劳动有两个含义,一个是具体的异化时期的劳动,一个是普遍性概念——生产劳动,对人的本质的讨论并非是一个价值判断,而是一个本质命题,当我们谈“非异化劳动”的时候实际上指的是一种自我确证的自主活动。

最后,老师们就劳动解放为什么是面向未来以及女性劳动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现场气氛异常活跃,表明劳动问题在现代社会仍然是被普遍关注的值得深究的问题。

(图片:邓莉萍    编辑:邓莉萍    审稿:严璨)

Baidu
sogou